uedbet体育官网_uedbet体育平台-app*投注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12-31 10:50     撰稿人: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来源: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南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11230

南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规划南宁市教育事业,根据《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南宁教育现代化2035》和《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开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持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全面加强。市、县两级均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创新建立市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辐射面。中小学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打造40个“一校一品”党建促教品牌,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普及水平达到新高度。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7.2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8%,分别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6.266.007.80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了4.065.995.42个百分点。全市所有县(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我市获评为全区首个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设区市,在全区率先实现普及十五年教育的目标任务。创建全国、自治区、市文明校园416所。全市现有市级以上示范性幼儿园171所,其中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62所;有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25所,自治区特色高中2所;有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8所,其中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5所,优质教育资源居全区首位。

教育服务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学位供给保障有力。“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36所,新增学位22.75万个,较“十二五”时期增长224%。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30%。建成广西首个公办性质的专门教育学校——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构建教育与矫治双融合的专门教育体制。全面打赢义务教育有保障战役,控辍保学实现动态“双清零”。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面消除,“大班额”基本消除。城乡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实现全覆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收就读总量约占全区三分之一。南宁教育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4所高校进驻。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6%以上,本地就业率超70%。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获评为国家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并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南宁市获评为首批“广西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市”。我市社区教育创出“社职融合”新路径,建成260个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和基地,2个城区列入国家、自治区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街道列入国家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受助学生达354.85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211.94万人,贫困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明显改善。

教育综合改革彰显新动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全面推进,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实现“一校一章程”、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全覆盖。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中小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新课程改革、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等多项改革创新工作,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南宁市获评为广西唯一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学生资助、社区教育、特殊教育、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等多项工作在全国、全区做典型经验交流。在全区率先建成市级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平台——南宁教育云,承担自治区教育厅“空中课堂”优秀课例录制任务,并供全区中小学生使用。启动智慧校园试点和智慧安防建设,全市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教学点全覆盖。修订出台《南宁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将学校用地规划管理上升到法制层面予以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激发新活力。“十三五”时期全市专任教师增加2.1万人,增长率达28.61%。实施中小学“卓越校长”和年轻干部培养“扬帆计划”等工程,搭建名师示范引领和学科教师“赛研训”平台,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等86个。构建分层分类、分岗分科的全员教师培训体系,累计培训教师8.03万人次。安排教师轮岗交流约1.5万人,推动校际、区域师资平衡。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惠及教师6.48万人次。涌现“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教师”等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改革的典型代表,充分展现了南宁教师教书育人的优秀风貌。

1 “十三五”南宁教育事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5

2020

规划目标

2020年完成值

完成情况

学前教育

在园人数(万人)

29.59

30.51

32.61

完成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3.20

97.00

97.26

完成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在校生(万人)

84.81

86.13

107.51

完成

义务教育巩固率(%

96.01

96.00

102.00

完成

高中阶段教育

在校生(万人)

21.42

23.05

24.00

完成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

(全日制)

5.03

5.76

8.04

完成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3.38

95.00

98.80

完成

(二)新发展阶段南宁教育事业面临的机遇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区开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关键时期,教育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1.发展机遇。

一是政策环境激发了教育改革发展新动能。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国家优化生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政策的有序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提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强首府战略的深入实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一轮发展良机。需要教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向,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区域定位明确了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南宁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首善之地,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提升。这为南宁教育面向“十四五”深化改革发展描绘了明晰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

三是工作基础创造了改革再出发的良好生态。历届市委、市政府重视发展教育,家庭和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教育工作者矢志办好教育,南宁教育始终葆有鲜活的改革生态氛围。“十三五”期间,我市基础教育持续引领全区,高等教育集聚区基本建成,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超额完成,为“十四五”南宁教育全面提质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主要挑战。

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与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作为广西人口导入大市,我市区域内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客观存在,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相对不足、空间布局不尽合理、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的矛盾依然存在,需要紧密结合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发展定位调整和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二是教育内涵品质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存在差距。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有待健全完善。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仍然任重道远。强首府战略中各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对我市职业院校布局及专业优化设计形成新挑战。教育评价改革不够深入,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三是数据互联融通的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教育信息化变革新趋势等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催生教育发生深刻变革,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角色定位、学习资源供给、知识获取方式、学校教育安全等产生深刻影响。

面对环境和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市必须切实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把握发展规律和新特征新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开创南宁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二、“十四五”南宁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强首府发展战略,牢牢把握首府城市战略定位,以“提品质”和“作引领”为主要方向,统筹发展与安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南宁教育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首善之地,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南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优先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坚持把握教育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内生变量,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谋划教育改革发展。

坚持公平优质。统筹推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以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运用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创新教育供给模式,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全面建设具有南宁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品质教育学在南宁”品牌成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靓丽名片,让每一位入学者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为南宁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首善之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全市教育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达到西南地区先进水平。

——教育保障更加全面。适应社会各群体多样化教育需求,实现人有所学,学有优教。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进一步增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体系更加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巩固提升,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全面构建。专门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完善,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儿童等受教育机会得到更好保障。

——教育改革更加深入。“品质教育学在南宁”系统工程全面实施、形成品牌,教育改革动力效能充分释放。深化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新高考改革形成“南宁经验”。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抓手,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湛、具有理想信念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育质量更上台阶。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德育时代性更突出;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精细,教研的支撑作用更加强化,科研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教师培训体系更加完善,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更加融合,基础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力争进入西部地区前列。

——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构建支持个性化教与学的智慧教育环境,实现教师更高效地教、学生更个性地学、评价更科学地用。

——教育治理体系更加完备。教育治理体系更加完备规范、运行有效,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教育财政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中小学校常规管理精品示范体系全面构建,学校现代化治理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2 “十四五”时期南宁市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2025

指标属性

教育普及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7.26

98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102

99以上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8.80

99

预期性

教育规模

幼儿园在园人数(万人)

32.61

35.63

预期性

义务教育在校生(万人)

107.51

130.21

预期性

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

15.96

19.41

预期性

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万人)

8.04

8.10

预期性

教师队伍

幼儿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

81.8

83.26

预期性

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

97.16

98.47

预期性

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

87.87

89.40

预期性

高中阶段教师研究生学历(%

9.91

10.47

预期性

中职教育教师中“双师型”比例(%

50

60

预期性

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32

12

预期性

三、促进南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

(一)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健全完善市、县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坚持党政领导同志联系学校制度。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牢牢掌握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强课堂阵地监管,从严管理校内各类新闻媒体平台。加强教育系统统一战线工作,深化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

2.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建创新,稳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持续深化“先锋引领+”系列行动,促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增强党组织在学校的领导核心作用。夯实基层党建,将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提升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工作能力。推进中小学校党建标准化行动,加强基层党建带动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建设。深化“先锋引领·校园党旗红”党建促教品牌建设,推动“一校一党建品牌”建设。

3.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制定责任清单,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次抓落实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格局。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示范点建设,推行纪检监察片区监督协作机制。坚决整治师生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维护教育公平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强化政治监督,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两个担当”良性互动机制,激励干部教师担当作为。

??

专栏1党建促教品质提升工程

开展中小学校党建标准化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100%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开展基层党组织达标验收和星级化管理,全市80%以上党支部打造成组织生活质量标杆党支部。实施“先锋引领+”系列工程,培育100个“先锋引领·校园党旗红”党建促教品牌。持续打造“绿城教育爱心号”志愿服务品牌。

??

(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国家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目标要求,用好国家统编教材,鼓励高校开设与思政课相配套的选修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推动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积极发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推动构建党团队相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网络思政阵地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依托驻邕高校、科研机构,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研究”等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健全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体系。

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夯实学校阵地,落实国家和地方德育课程,完善各学段德育内容框架,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挖掘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蕴含的丰富元素,统筹开展“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中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思政要求,开发一批学科德育优秀项目和德育精品课程。强化校园环境育人氛围。深入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创建文明特色校园。将生态文明、绿色环保教育融入到教育全过程。加强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

3.加强新时代劳动和实践教育。

在大中小学全面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因地因校制宜,创新各阶段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加强校内劳动教育,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家务劳动,培育一批示范性劳动教育基地和示范校,构建具有南宁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南宁市中小学生实践教育管理体制,推动成立南宁市中小学综合实践中心和综合实践基地学校,培育一批特色经典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开展系列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加大前沿科技成果普及力度。

4.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

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帮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深化体教融合,推动各级体校“两纳入”,支持各类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展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鼓励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学校担任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培养更多的体育学生,提升青少年体育水平。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地(馆)开放互促共通机制,构建青少年学生课外锻炼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聚焦“教会、勤练、常展(常演)”的美育教学改革目标,持续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美育教学模式,扎实推进美育评价改革,实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1—2项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扎实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培育一批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艺术特色校。

5.加强新时代卫生和健康教育。

将健康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支持大中小学建设健康教育管理中心,配齐建强中小学校医务室(保健室),建设一批校园急救教育基地。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常见病多发病预防控制和视力健康干预体系。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抓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及活动开展、师资队伍和心理辅导室建设以及医校结合等工作。加强学校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咨询室)建设,用好南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提高师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水平。大力推动“三生教育”,培育一批示范校,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6.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强化家庭育人基本责任,引导家长注重言传身教、注重传承良好家风。完善家校合作平台,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家校协同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统筹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免费向学生开放。

??

专栏2 “五育”融合发展工程

推动市内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课程研究,创建自治区级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校10所,实施思政课教师培养计划。实施体教融合3126计划,2025年底前市、县(市、区)按中小学校(不包括教学点)总数30%的比例完成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打造“美韵邕城”艺术教育品牌。建设自治级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5所。推动成立南宁市中小学综合实践中心和基地学校。建设自治区级劳动教育试验区2个、示范校10所,遴选自治区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30个,审核认证南宁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100个,打造南宁实践育人新名片。开发一批“三生教育”特色课程,打造市级“三生教育”示范校10所。

??

(三)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

适应群众多样化入园需求,合理优化学前教育资源,精准布局学前教育学位,有效保障群众就近就便入园。制定实施新一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公办园,健全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幼儿园师资来源,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健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政策,加大资金使用监管力度,确保普惠性幼儿园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和专业指导,提升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提高安全卫生保障能力。加强幼小科学衔接,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双向协同、有效衔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加强督导评估,推动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完善学前教研体系,依托城市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立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中心,统筹推进区域幼儿园的教学教研和业务指导。健全“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支持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时,按有关标准设置适当比例的2—3岁幼儿托班,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托育机构。推动妇幼保健机构设立婴幼儿照护服务场所,并为周边托育机构提供育儿支持。

专栏3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工程

健全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40%县(市、区)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自治区督导评估。推进优质园创建工作,推动自治区、南宁市示范幼儿园发展到200所。扶持发展50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建设自治区级幼儿园课程基地5个。

2.推动义务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异,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全力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强化优质资源带动辐射作用,增强学校内生动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学区和优质教育集团。加强分类指导,稳步提升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形成区域、城乡和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格局。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创建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加强优质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学生入学后均衡编班制度。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和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区域、学校教学质量。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建设高品位的学校管理文化。

扎实做好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持续做好“治乱、减负、防风险”,创新推进“改革、转型、促提升”,校内校外同时发力,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规范考试和竞赛评优,持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校内课后服务,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全面规范培训秩序,强化经营活动监管。

保障特殊群体公平受教育权利。增强流入地学位供给能力,保障符合政策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在邕港澳居民居住证持有人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控辍保学常态化管理,强化对孤儿、留守儿童、残障儿童、流动儿童、生活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扶工作。

专栏4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

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新建、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到2025年,20%的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治区督导评估。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创建1个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1个自治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区。深入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改革,打造15个优质教育集团。持续完善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和措施,不断探索课后服务有效模式。

3.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发展。

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扎实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重点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必要的乡镇高中。控制普通高中班额,基本消除“大班额”。探索建立高中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全面优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生态。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有引领辐射作用的示范校,形成“双新”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南宁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积极探索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协同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推进选课走班制试点,建设一批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基地,构建优质课堂。定期开展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监测和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分析,优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加快推进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持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实施南宁市高品质高中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全国有影响力的高品质高中,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资源。加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和星级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促进高中学校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培养方式、评价方式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常规管理评估全覆盖。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帮扶联盟建设,建立健全优质普通高中帮扶薄弱普通高中制度,支持优质普通高中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全市普通高中整体提升质量。

专栏5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工程

推进高品质高中建设计划。培育高品质示范高中3所,高品质特色高中5所,艺体类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30所(新增5所),自治区级星级特色高中达到10所(新增8所)。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南宁二中、南宁三中、武鸣高中推进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培育自治区级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基地11个,自治区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17所,开发高品质特色课程50门,高水平创新实验室2个。

4.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构建适应产业需求、产教深度融合、学段衔接贯通、职教普教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从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构建高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鼓励市属公办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开展联合培养,扩大公办中职学校大专部覆盖面。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以国家和自治区的“双高计划”实施、“星级”认定和示范特色评定为抓手,推动南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自治区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制度,促进普职融通。落实自治区职业技术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建立产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南宁市产教融合研究院,重点培育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文旅产业、特色农业、现代物流等5个产教融合型行业,30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2所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型高校,校企人才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创建自治区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统筹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建设一批覆盖强首府战略重点产业链、辐射区域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集团,打造一批国家、自治区、市级产教融合重点项目,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攻坚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校校企”合作和产业学院建设。推动实施“南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打造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鼓励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或“教学工厂”,推进教学和实践深度融合。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扎实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

拓展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模式。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面向贫困家庭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就业重点群体和企业员工开展与就业更为紧密的职业技能培训。建好用好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打造集职业技能培养、评价、研究、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依托自治区示范性专业发展研究基地、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专业实训、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

??

专栏6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发展工程

加强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重点建设5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0个国家级优质专业、6所自治区级高星级中职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南宁市产教融合研究院,支持建设1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2所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明显、产教深度融合、产业特色鲜明、示范引领作用强的产教融合型高校,培育30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扎实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校校企”合作示范点和“南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七大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建设,增强专业集团的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作用,加快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创建自治区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

5.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构建适应区域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布局。加快推进南宁教育园区建设,增强首府高校集聚区功能。鼓励驻邕高校围绕强首府战略需要优化学科结构,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通过合作办学、高职院校专升本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南宁高校方阵。支持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按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标准筹建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支持南宁学院对标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加快推进南宁学院升格南宁大学的各类条件准备。支持和规范民办高校发展。

加强驻邕高校校地合作。利用高校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专业文化等优势,为南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人才培育、产业研发等全方位支持。建立协同创新示范校,借助高校智库优势,指导学校在校园文化创建、校本课程开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整体提升学校办学品质。鼓励驻邕高校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发挥学科互补优势,开展协同创新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为推动南宁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高校创新支撑服务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集群发展,共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积极推进驻邕高校区域教学、实训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支持驻邕高校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优势学科、特色专业。

??

专栏7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工程

加快推进南宁教育园区建设。支持南宁学院建成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研究生层次人才。支持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推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升格为本科院校。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为基础建设1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加快推进广西南宁技师学院青秀校区建设。筹办一所理工类高等院校。

??

6.推进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融合协调发展。

以融合适宜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制定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儿童福利机构附设幼儿园(班),着重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有效推进孤独症儿童教育,推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为特殊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深化特殊教育改革,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实行十五年一贯制办学,构建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推进“教育教学+康复”模式,注重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配足配齐特殊教育教师,提高特殊教育教师高级职称评聘比例。

加强专门教育。对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以培养新时代合格青少年为目标,坚持“教育为主、矫治为辅”的原则,促进教育矫治双融合,加快推进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二期项目建设,提升专门学校辐射范围。加强专门教育研究,提高专门学校与普通学校、家庭、司法机关协同教育矫正水平,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7.推进民族教育提升发展。

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建立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联动机制,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整合,创建一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和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深入开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教育,将中华民族优秀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和学校特色发展建设。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加强民族聚居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办好中小学民族班,鼓励和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民族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机会。

8.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学前教育鼓励兴办普惠园,严控民办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规模,规范民办中职学校设立。健全民办学校准入、退出机制,严格民办学校审批。理顺公有主体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推动党组织与学校同步建立,党组织负责人与校长同步落实,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同步安排。研制民办学校分级分类督导评估制度,将评价结果与民办学校招生指标、专项资金以及相关支持政策挂钩。充分发挥民办教育协会行业自律作用,引导民办学校自主规范办学行为。推动民办学校信息公开,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民办学校乱收费、违法违规办学等行为的查处力度。继续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公办学校采取对口支援、帮扶薄弱学校、开展师资培训等多种方式支持和帮扶民办学校。

9.完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搭建渠道更畅通、方式更灵活、资源更丰富、学习更便利的终身学习体系,优化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适应在岗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推进一线劳动力再培训和再教育工程,大力促进在岗人员学历提升。加强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能化平台。积极发展老年教育,依托老年大学,挖掘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基地学习资源,拓宽老年教育服务渠道,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就近学习的机会。推进社区教育提升发展。深化“社职融合”,打造覆盖城乡的百姓学堂和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建设南宁地域传统文化社区教育课程。依托社区教育志愿者之家项目,引导高等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教育,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完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提高社区教育普及程度。

(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1.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师德教育,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师德考评和违规惩处,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奖评优首要要求。

2.狠抓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

强化梯队建设,培育“四有”教师。实施教师成长梯队联建行动,开展新入职教师为期一年的基地研修,举办新教师技能展示活动,抓好2—5年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开展全体教师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加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教坛明星的培养,形成教师专业发展五级梯队,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实施校长教师“三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一批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塑造一批在全国、全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小学教育名家。实施校长教师五大培优工程和五类专项培训,为南宁市培育更多的教育教学能手、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加强托育托幼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培养。

3.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贯彻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积极落实“编制周转池”政策,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力度。稳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县域内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教师编制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指导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教育部门负责统筹教职工编制管理调配、学校负责教师聘用和日常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探索多种形式和途径补充师资。加强教师调配,确保新高考选班走课教学有序推进。探索采取固定岗和流动岗结合方式,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出台优惠政策,为中小学优秀教师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吸引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

4.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扩大非义务教育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取得的合法收入按照有关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加大教师激励力度。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维护教师依法执教的职业权利,落实教育惩戒规则,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深入推进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报表填写、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等事项,为教师创造安心、静心、舒心的从教环境。

??

专栏8新时代教师队伍素养提升工程

建设新时代教师发展体系。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实施“教学骨干育秀工程”“学科带头人深蓝工程”“教坛精英领航工程”“教研员领军工程”“卓越校长培养工程”等5大培优工程和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中青年干部、艺术体育优秀教师、学科核心素养、乡村骨干教师5大类专项培训。加强中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培育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开展教师成长梯队联建行动,“十四五”期间,培养选拔南宁市教坛明星60名、学科带头人800名、教学骨干6000名。实施校长教师“三名”培养工程,塑造一批在全国、全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小学教育名家。稳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鼓励各县区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

??

(五)大力提升教育智慧化水平。

1.加强教育新基建建设。

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统筹建设教育专网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探索5G技术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校园有线、无线、物联网“三网”融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底座。推进实施“数字校园规范化建设行动”,推进校园环境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实验实训室、智能图书馆等智能学习场所,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办学空间。强化网络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监测预警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提升网络安全防护和保障能力。

2.推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落实国家中小学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计划,探索优化教学组织方式,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积极开展中小学编程教育等,着力提升学生数字技能和素养。探索基于智能技术的教学评价创新实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采集、识别、跟踪和监测教与学的全过程,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开展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智能化评价,使教育教学评价更加全面、立体、客观、有效。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提高教师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基础能力。创新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建设新型教与学模式试验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新一代智慧教育示范校,促进育人模式变革。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开发体系化的在线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和应用,通过“空中课堂”“直播课堂”、“双师课堂”等形式,创新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和教学组织形态,丰富学习方式。争创“互联网+教育”自治区示范试点。

3.打造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

加速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整合南宁教育云平台,推动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加强教育数据的研究与应用,构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教育评价、教育决策管理、教育智能化支撑服务体系。依托南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升级教育专题数据库,建立数据标准体系,实现教育数据动态更新、多元汇聚和一数一源,促进数据有序流动和开放共享。加强对各种网络学习系统和数字资源的准入审查和质量监督,构建安全有序的教育信息化环境。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新业态,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探索多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发展。

专栏9智慧教育品质提升工程

构建南宁市教育应用资源服务体系。统一南宁教育数据管理标准及规范,促进教育数据互通。完善南宁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学籍综合管理、一体化“云阅卷”、全市校园安全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等系统,将各类教育管理应用系统整合至南宁教育云平台。建设3个自治区级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区、10所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校。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争创国家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六)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1.落实教育投入优先保障。

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坚持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投入责任,确保“两个只增不减”落实落地。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奖助学金政策,动态调整生均拨款标准和学生资奖助标准。坚持教育公益属性,按照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担的原则,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教育保育费、普通高中的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按不低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依法落实民办学校收费自主权。建立完善教育财政预决算、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教育收费管理。

优化支出结构。推动教育经费使用结构重心从硬件设施建设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转移,向困难地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巩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财政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完善普通高中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和高考改革基础保障,落实各级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逐步提高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完善高校财政拨款制度。

推进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有序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项目,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对孤儿、特困救助学生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等特困家庭学生重点资助、优先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失学。探索建立资助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监测机制,完善学生资助资金投入机制,提高使用管理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持续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增强学生体质。

2.优化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

加强教育资源统筹规划。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人口变化,调整完善南宁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优先留足教育用地,提升多点地区教育承载力,重点解决好热点、难点区域的学位供给矛盾。积极面向校外拓展办学资源,挖潜扩容,推动将企业搬迁、旧厂改造、学校周边长期闲置、低效用地或待开发土地,优先规划为学校增容预留用地。促进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逐步推进旧城区市属中职和高中学校外迁,同步将旧校区改造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缓解旧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紧张问题。有序实施老城区校舍改造,有效增加学位资源。科学布局高中学校,推进普通高中向城区和县城集中。

多渠道增加中小学学位供给。全市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幼儿园2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20万个左右。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对有条件的校舍进行改扩建。支持学校整合校内空间资源,通过各类教室复合利用,增加学位数量。

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办学品质。重点加强中小学校实验室、图书室、体育艺术场馆、食堂、午托用房等专用教室的建设。顺应新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需求,加大选课教室、创新实验室、功能性教室及装备现代化建设等建设力度,为高中选课走班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专栏10教育资源扩容提质工程

类别

重点工程

学前

教育

推进南宁市第四幼儿园柳园分园、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幼儿园佛子岭分园、南宁市江南区第四幼儿园、南宁市良庆区金海路幼儿园、马山县东风电白幼儿园等71所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作。

义务

教育

推进南宁市翠竹实验学校、南宁市凤岭北路中学、南宁市文骅小学、南宁市星光初级中学、横县横州镇茉莉小学等17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建、改扩建工作。

普通

高中

完成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江南校区)、南宁市第十四中学高中部(三塘校区)建设,加快推进南宁市第九中学高中部新校区、南宁市第十三中学高中部新校区、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改扩建、南宁市第四十三中学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一批市区普通高中新校区。支持建设马山县第三高级中学、武鸣高中新校区等一批县(市、区)普通高中新学校,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发展。

职业

教育

完成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邕宁校区建设。推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项目和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大数据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广西南宁技师学院青秀校区建设。

高等

教育

重点推进南宁教育园区基础设施三期建设项目。推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推动南宁学院建设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基地、硕士学位点建设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程。推进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对标对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建设南宁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特殊

教育

加快推进南宁市培智学校新校区、南宁市儿童福利院(含南宁市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南宁市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建设孤独症儿童学校(部)。

专门

教育

完成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二期项目建设。

校外

教育

完成南宁市中小学综合实践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支持建设好县(市、区)中小学校外活动中心。

其他

完成南宁市体育运动学校建设工程。

3.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提高依法治教水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教育领域各方面和教育工作全过程。健全教育依法决策机制,依据教育权责清单,实现教育行政决策、执行、组织、监督的全链条、全要素法治化管理。健全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教育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落实教育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教育政务服务规范化。创新信用监管,持续推进政务诚信、教师诚信、考试诚信建设。加大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政府层级监督机制。

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确保章程“有用”“管用”。建设依法治校示范校、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维权岗,全面推动法治校园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学校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制度建设。健全教育领域纠纷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突出法治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抓手作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

4.加强新时代教育督导评估。

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推动成立南宁市教育督导评估与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提高市县两级教育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水平。健全教育督导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问责等制度,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评估监测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的工作机制,实现全市各县(市、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覆盖。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常态化。

加强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要求。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等督导评估。加大对教育热点、难点、重点工作的督导力度。

加强和改进学校评价与督导。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评估标准,改进教育督导方式方法。探索建立学校视导员制度,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优化学校内部治理。开展中小学常规管理评估,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全方位督导,促进学校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5.构建完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落实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责任制,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门和学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确保教育领域政治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健全完善教育领域风险研判机制,及时掌握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完善学校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学校安全工作部门协调机制,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依法打击“校闹”,切实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心理健康教育和应急演练,提升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避险能力,提升学校应急响应和应对处置能力。着力预防和解决校园安全和校园霸凌问题。加强校园应急预案和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分级响应和应对处置能力,加快完善重大突发疫情防控机制。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实施学校安全专项行动,加强校园安防建设。健全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完善信息公开、新闻宣传、舆论监督等制度。加快完善重大突发疫情防控机制。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

6.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

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推普乡村行”“普通话+技能培训”等活动,继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和改进普通话测试工作。创新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学生管理、评估评价等各个环节,提高广大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继续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学习和使用。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七)扩大教育开放合作。

1.优化教育开放合作布局。

积极参加“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完善学校、师生与国外双向交流合作机制,鼓励更多学校与海外优质学校开展交流活动,建立伙伴关系。继续办好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支持建设“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承接“一带一路”各类人才培训。以校际交流为渠道,深化与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机遇,大力实施教育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发展,突出人才支撑,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

2.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加快推进南宁教育园区建设,争取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落户南宁。重点办好1—2所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学校。健全来邕留学体制机制,发挥政府奖学金作用,支持中小学校和驻邕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

3.加强对外人文交流。

充分发挥南宁的区位优势,畅通与东盟各国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和科研机构及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合作渠道,推进教育领域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扩大中外青少年学生间的交流规模与频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青少年海外研学旅行。

(八)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与创新。

1.推动教育服务强首府发展的能力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强首府战略,提高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为南宁在全区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提供支撑。做强做优基础教育。实施“品质教育学在南宁”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发展,在全区率先高水平普及十五年教育,促进首府教育量质齐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统筹设计各学段育人目标、教学标准、培养方案,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全面优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生态。高水平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升南宁教育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的战略地位。

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强统筹协调,在办学体制、经费投入、教师管理、评价考核机制打破校际边界,赋予教育集团一定的人事、经费和资源统筹权,为集团化办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在全区率先实现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加强七大职教专业集团建设,打造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深度改革。

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顺应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与产业链对接的学科专业与创新平台建设,在南宁筹办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校。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完善互派教师双向挂职长效机制。优化驻邕高校、职业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加快推进驻邕高校、职业院校国际化进程,鼓励支持驻邕高校、职业院校以面向东盟为重点,为驻邕企业“走出去”提供外向型人才。

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探索建立符合学段特征、激发原生动力、凝聚多方共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履行教育职责,引导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学校的根本标准,分类推进高品质学校评估和常规管理评估,尊重学校发展差异,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持续推进中小学生减负。探索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学生全要素全过程性评价,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应用,全面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突出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积极推进教育评估监测,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改进评价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呈现方式,防止重复采集、减少多头评价。支持专业性评价机构发展,推动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学校开展改革试点,鼓励基层探索,推进差别化创新。

3.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完善中考中招制度。有序引导初中毕业生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总体保持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民办学校招生计划比例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一步做好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消防救援人员子女以及高层次人才子女、急需紧缺人才子女等群体教育优待工作。开展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科学诊断学校和区域教育教学质量。依托市区中考中招系统,统筹市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招生录取,规范招生行为。

4.强教研赋能课改提升教育质量。

优化职能、整合资源,将教科研机构打造成为教学研究中心、教育科研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教学资源中心和教育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的作用。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配齐配优配强专职教研员,完善市、县、校三级教科研工作体系,构建南宁教育人才新高地。出台南宁市教育教学成果等次评定办法,打造一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科研成果。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出台系列指导意见,优化学生生活和学习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大力建设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稳步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出台南宁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作三年规划,围绕课程建设、走班教学、综合素质评价、教师队伍建设四大重点,聚焦核心素养下的质量标准、德育改革、全员导师制三大难点开展研究,着力推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双新”改革的“南宁经验”。实施“品质课堂”建设行动,培育100所“品质课堂”建设示范学校、1000名“品质课堂”建设优秀教师,打造国家级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5.推动教育服务乡村振兴。

大力振兴乡村教育。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加强教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衔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3万以上人口的大镇办好2—3所公办幼儿园。完善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办学基本条件,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健全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机制,持续开展城市学校结对帮扶农村学校,缩小校际差距。鼓励乡村学校挖掘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推动学校融入乡村振兴发展。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乡村教师配备,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定向培养等方式为农村和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幼儿园、中小学补充合格教师。继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加大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乡村教师建设教师小区,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规范乡村学校人员管理,在培训、职称评聘、参与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

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鼓励驻邕高校和技工院校整合农业教育资源送教下乡,发挥县级职业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阵地作用,开展面向农村的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落实面向农村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促进城乡入学机会公平。

四、完善规划落实机制

(一)统筹推进落实。

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并落实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强化政策协同,健全各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问题的机制,推动教育规划与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自然资源、财政、科技等领域规划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强化统筹力度,推动县(市、区)党委政府加强对教育规划实施的统筹领导,做好发展战略、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与本规划的衔接,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科学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政策措施,确保本规划总体部署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二)加强监督评价。

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市教育局牵头将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要求和牵头部门、协助单位,确保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有计划、按步骤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年度教育工作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合理设置年度目标并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绩效考评机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督促检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规划的执行力。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规划实施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发挥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对推进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与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合作,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政策和南宁教育事业发展重大战略举措以及推进情况,及时报道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优秀典型,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弘扬教育发展正能量,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和组织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将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确保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根据《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是指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数(不考虑年龄)占3~5岁年龄组人口数(个别地区为4~6岁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表明当地能为更多适龄儿童提供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当该指标值达到100%时,表明当前的教育资源原则上可以满足所有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但并不能表示所有适龄儿童都已经入园。

计算公式: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总数/3~5岁年龄组人口数(个别地区为4~6岁年龄组人口数)*100%

2义务教育巩固率根据《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义务教育巩固率是指初中毕业班学生数占该年级入小学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该指标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变动情况的综合信息,能够监测义务教育的效益。该指标值高说明更多学生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义务教育的巩固水平高,可作为衡量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参考。一般来说,义务教育普及初期由于超龄儿童少年或者辍学儿童回归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可能存在明显超过100%的现象,但随着控辍保学和按时入学等措施的实施,将会回落到100%附近。

计算公式:义务教育巩固率=初中毕业班学生数/该年级入小学一年级时学生数*100%

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根据《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中阶段教育的在校学生总数占高中阶段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该指标可反映某一级教育总体的入学水平和能力,毛入学率高,表明提供的入学机会多。当该指标达到100%时,表明教育资源可以支持所有适龄人口入学,但并不代表所有适龄人口均已入学。当该级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90%时,其提供的入学机会已经接近理论入学人数,表明该级教育提供的入学机会达到普及水平。

计算公式: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15~17岁年龄组人口数*100%

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根据《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是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班)幼儿数之和占在园(班)幼儿总数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了各级政府对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说明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幼儿占比高。

计算公式: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班)幼儿数/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总数*100%

5社职融合南宁市通过在职业院校挂牌成立社区教育学院(学校),推动城区、街道、社区依托职业院校成立社区教育学校,推动街道、社区协议式利用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等途径,促进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通过把社区居民“请进”职业院校学习、举办职业教育进社区主题活动、职业院校送教进社区等方式,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资源推进南宁市社区教育的发展,实现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6县管校聘来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县管校聘”是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7“四史”教育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统称,简称“四史”教育。

8体校“两纳入”来源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是指将公办体育运动学校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将文化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公办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师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管理,运动员文化教育,包括教学管理、文化教师选派、教师培训等以本级教育部门为主。

9“三生”教育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简称“三生”教育。

10“双减”来源于20217月印发实施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1新高考综合改革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是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部署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手段。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发〔202124号),2021年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简称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4年基本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新的考试招生模式录取新生,建立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长效机制。

12“双新”改革来源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19号)。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示范区和示范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在开发选修课程、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和完善办学质量评价等重点环节实现突破,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成果,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3“双高”计划来源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是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重点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14现代学徒制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培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15校校企合作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指通过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合作办学,贯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6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

17教育新基建来源于《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2号),是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为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六个“新”:新网络、新平台、新安全、新资源、新校园、新应用。

18专递课堂来源于《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教科技〔20203号)。“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19名师课堂来源于《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教科技〔20203号)。“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名校网络课堂来源于《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教科技〔20203号)。“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21空中课堂是指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录播老师讲课内容或实时直播教师的视频、语音、课件、板书等,把讲课过程逼真地搬到网上,对学员端无特别要求,只要能上网,就能加入课堂听课,参与答疑。师生之间通过音视频、课件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的一种课堂形式。

22.两个只增不减:来源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国办发〔201882号),是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相关文件下载: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