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bet体育官网_uedbet体育平台-app*投注

 当前位置:uedbet体育平台:纪委监委 > 新闻聚焦 > 本地动态

“浪花精神”代代传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他从国外回到祖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同志因病不幸去世,年仅58岁。斯人已逝,追思犹存。黄大年至诚报国、刻苦拼搏、淡泊名利的家风作为一种言传身教的力量影响着我们。


至诚报国

——“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


“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这么写道。


而他在一生中也是这么做的。


1958年8月28日,黄大年出生。在黄大年的父亲眼里,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他非常注重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


黄大年的父亲是广西地质学校(今广西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他的学生有不少是从战场上归来的红军。据黄大年的弟弟回忆,父亲经常和他们讲这些红军学生的故事,让兄弟俩从小就崇尚爱国主义精神;茶余饭后,父亲也时常讲李四光、邓稼先、钱学森等英雄事迹,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影响黄大年的第一位英雄,是克服重重阻力归国报国的李四光。


父母给他树立的爱国梦、英雄梦,在他的日常点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小时候家里的蚊帐是用两条竹竿支撑起来的,他把蚊帐取下来,将自己的红领巾绑在竹竿上,学着抗战英雄挥舞着“ 用烈士鲜血 ”染红的“ 红旗 ”;七里桥附近的小池塘有同伴落水了,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河里去救人,等等。


有时候,信念就像一粒种子。一代接一代,薪火相传,不曾断绝。受父辈影响,黄大年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女儿心中牢牢扎根。“ 从我小时候起,他每年都会带我回国,让我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教育,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没有断了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和联系。 ”黄大年的女儿黄潇回忆。


黄大年对祖国深沉的爱感染着女儿。黄潇从小就深知,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她说:“ 父亲从小立志报国,他没有任何犹豫就回国了,因为奶奶和爷爷都是这样教他的。 ”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或许正因为家风教育,所以黄大年秉持“ 祖国的需要就是最高需要 ”的人生信条,为实现科技强国梦殚精竭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刻苦拼搏

——用知识改变命运


黄大年的爷爷虽是地道的农民,但他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黄大年父亲的求学路上倾尽所有。黄大年父亲经常在孩子们面前提起自己那段“ 从老家走七天七夜到南宁读书 ”的艰难求学岁月。


从祖父和父亲身上,黄大年看到了知识的力量。据黄大年的初中同学回忆,他们读初中时条件非常艰苦,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参加挑砖等劳动,有时候劳动太累了,老师就不要求上晚自习了,但是黄大年每天都坚持上晚自习,一节课都不愿落下。


高中毕业后,17岁的黄大年到地质队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然而,当时信息并不发达,黄大年知道消息时,距高考仅剩3个月。他没有抱怨,而是选择拼命读书、复习。在他心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精英是民族的脊梁。


黄大年曾回忆,当时参考资料只有考试大纲,只能尽全力汲取所有能接触的知识。那段时间里,黄大年的生活里没有了昼夜的概念,忙碌、疲惫是唯一的内容。他白天翻山越岭忙勘探工作,晚上点灯熬油背课本知识,酷热难耐、蚊虫叮咬和饥肠辘辘。黄大年坚持不懈,只因为心中燃烧着“ 上大学 ”的梦想。


最终,黄大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家重点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就读于应用地球物理系,开始了人生中最重要、最珍贵的一段时光。


这是李四光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地质专科学校,也是黄大年全家心目中的地球勘探学术殿堂。


“ 大年,你们这一代人很幸运,要珍惜时间,早日学成报国。 ”在东北的求学生涯中,家信给予黄大年巨大的精神支持,也正是那一封封充满浓浓亲情的家信让他时刻谨记“ 用知识改变命运 ”。


好家风就像春风春雨,也许在一两件事情上很难体会到它对黄大年有多大影响,但是随着时光流逝,这种影响会慢慢显现,影响其一生。1992年,黄大年得到了全国仅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在“ 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 ”全额资助下,前往英国利兹大学学习。4年后,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淡泊名利

——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


“ 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年轻时的黄大年曾写下这样一句话。黄大年是努力践行中国梦的一朵小浪花,他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担当。


黄大年的父母是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伴随新中国成长的艰辛奋斗中,他们隐忍克己、朴实包容,只讲奉献、不图回报,对祖国自始至终表现出忠诚与责任。父辈们甘于奉献的精神,默默地融入他的日常生活,无论身处何方,黄大年都会感受到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他。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工作,离开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甚至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


高薪可以不要,别墅可以不要,顶尖平台可以不要……在众人的不解中,黄大年义无反顾,回到中国,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父母淡泊名利的一言一行从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对黄大年的影响,它们早已熔铸在黄大年的内心深处,成为他的一种品性,规范着他的言行。科技部找黄大年担任地球勘探项目领军人物,“ 分不到一分钱 ”,他毫不犹豫地答应;学校领导催促黄大年申报院士,他却说“ 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 ”,结果评奖材料半页纸都没写满;他用生命从事科研工作,教导学生“ 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回国7年,他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出差,他总是订晚上的航班,不肯浪费宝贵的白天。


2017年1月8日,因长久的积劳成疾,黄大年离开了人世。回国工作了7年,他没有行政职务、没有院士头衔、没有学术论文,就像他对大地深处所做的那些研究一样,几乎没有走进公众的视野。


家规教化玉汝于成。父母的言行,没有高深的理论和抽象的说教,而是把对黄大年的教导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以小见大,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日益月滋,积累起融入血脉的至诚报国、刻苦拼搏、淡泊名利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这种家规,就像一颗种子,随着黄大年迁徙的脚步,飘落到天涯海角,生根发芽。


黄大年的人生虽短暂,但他至诚报国、刻苦拼搏、淡泊名利的家风必将延续下去。